学校德育之困
马国新
学校德育之困有三: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方法不明,三是成效不佳。其根源在于我们学习不够研究不深,才导致前面三种困境,当然,还存在施教者的思想统一即态度问题,更存在执行力即德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而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社会环境给予的,当下家庭成员、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学校德育价值取向是不一致的,这些外来因素成为学校德育之大困。但是学校是社会的最后堡垒,弃恶扬善改造社会是学校的使命,所以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力。
德育之困原因种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视线还是应当回到校园,来审视和改造我们自己。
在校园,德育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项教育活动,需要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德育即育德,就是培养学生品德,改善学生不良习惯。
品德是什么?品德的概念若针对到一个具体的人,就是平常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所说的“人品”一词,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精确地讲,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它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构成,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品德是一个名词,是一个让人听起来起敬、想起来美好、完成起来艰难的名词。
让我们还是回到德育上来,据我所查,按照大纲的要求,学校德育应当有八项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讲究五个原则: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适;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5、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统一。还有六种基本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和激励。而且当下国内流行四种德育模式:1、主体德育模式;2、情感德育模式;3活动德育模式;4励志德育模式。
德育专家们说我们可以将德育一分为三: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私人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如尊重、体谅、诚实、敬老爱幼等属于私德;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如注意公共秩序和卫生、保护环境、见义勇为属于公德;忠于职守、合作奉献是学生将来踏入职场应有的职业道德。
专家们还说我们还可将将德育分为理想、原则、规则三个层次的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儒家关于“圣人”和“至善”;道家关于“真人” 和“无为而治”;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大同”和西方社会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等是一种道德理想,它虽然是一种难以完全达到的境界,但能给师生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想想。道德理想就是德育朝向。
道德原则是指导学生遵守的基本准则,是学校认为学生可以而且应当达到的要求,原则性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执行中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处理。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所提出的“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育人标准当属此类。在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
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属于德育的底线,如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所提出的“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和各班的班纪班规属于此类,它在执行中无需商量和变通,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
以上德育专家的种种观点是对的,但执行起来有时不一定切合实际,事实上德育大纲也从来没有叫我们基层德育工作者去编写,好像审查时也没征求我们的意见。关于德育,我们想什么或我们能做什么德育专家和编委们并不知道,所以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只需参考一下,我们只能结合学校实际然后根据我们的能力去开展德育活动。
不是我们固执,而是要好驾驶,我们依然将德育分为“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四个层面,从“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等养成教育的起点入手,朝着“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育人标准方向努力,我们可以把“共产主义”珍藏在内心深处不说,但我们要提 “自由、平等、博爱”和“至善”, 还可以讲“天下大同” 、“无为而治”等,其实“天下大同”就是“共产主义”,我们要让学生们低头抹桌椅,抬头擦星星,齐家修身平天下,忧国忧民忧自己。
“天下大同”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在现实中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只能说说而已。但德育不能仅仅是说教,当我们把“养成教育”等内容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就需要活动和体验,而且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教育的无痕性,我们还会发现德育过程是一个经常督促、检查、引导、示范、奖罚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我做你看,然后大家一起干。
我们所说的学校德育的四个层面,无论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还是集体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均需要通过活动推进,所以有人说“没有活动的开展,就没有学校的一切”。我们还会发现,德育的四个层面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地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时甚至会整体地体现在一项活动中,如“新生军训”会含有养成教育、情感教育的因素,也含有集体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成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是情感教育,也是人生观和理想教育,“诚信考试”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春秋运动会”除了强身健体,还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志愿者进社区”重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公德,但仅仅这些活动还是不够的,学校的德育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我们是否需要开展如“餐厅吃饭比赛”、“投掷垃圾瓶比赛”等还是值得考虑的。各种德育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意义何在,方法和规则何在等,这些需要我们的德育干部和班主任们去设计和规划,德育还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德育是否是科学我不敢定论,但德育一定是一门艺术,它无时无刻地在不断地考量着我们的管理水平。
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之内容,德育不光是学校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事,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应是德育工作者,因为德育无处不在,它不仅在操场和饭堂、更在我们的课堂,并且我们要明白,德育不能只是说教,更应是一种示范,所以有人说: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
此文发表于《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