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有“心节日”
□ 王金华
“每一轮朝阳都是年轻的,每一个早晨都是清新的。同学们,今天是‘细心日’,请慢慢闭上眼睛,吸气——,呼气——,请把马虎抛在脑后,吸入细心,呼出烦躁,静静聆听自己的心声,请想想有关细心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等,想想自己该怎样细心地走过今天……”
每天早晨8点30分,类似这样清新悦耳的广播声都会回响在河南省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伴随孩子们度过美好的一天。这是我们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每天早晨的3分钟沉思课,也是该校实施“心教育”工程的一个缩影。在这所学校,每天都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周一为“信心日”,周二为“细心日”,周三为“爱心日”,周四为“慧心日”,周五至周末为“感恩日”。通过“心教育”,使学生充满信心做人、细心做事、爱心奉献、慧心学习,并以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及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信心日——抬头挺胸做人
自信的人最有魅力。你在这点行,他在那点行,相信我能行,相互支持行。今天是“信心日”,我要满怀信心,接受新的一周的种种挑战。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对自己感到信心不足的人竟然过半,他们有的面对提问缄口不言,有的路遇老师羞涩腼腆,有的在任务面前畏缩不前,甚至有些成绩优秀者也不敢在同学面前挺胸抬头,羞于表达自己。面对现状,我们在每周一开展各项活动,帮他们“抬起头来”。
在这一天,学校利用教室外面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作文及个人写真,确保每人都有上墙机会,人人做学习榜样。在第一节课前3分钟,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给同学找优点”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任何被找出的优点都会有人整理,课下,我们为学生制作出精美的优点卡,发给“优秀者”珍藏。
认识到合作探究可以消解学生的害羞心理,平时,我们积极进行“学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构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小组里,人人有职务,人人有担当,人人都是学科长。伙伴们自主预习、发现、研讨、拓展,学习变成大家的思想碰撞,课堂变成了求知园,传统的教师成为走下讲台的“大同学”,孩子们成为走上讲台的演讲者,演说辩论,极大锻炼了自信心。
另外,通过课程改革,学校创生出体艺类、学习类、生活类等七彩课程,给了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声情并茂的演讲、活力四射的舞蹈、出神入化的魔方、刚劲有力的武术、眼花缭乱的跳绳,擀饺子皮、切土豆丝、做十字绣……在丰富的校本课程中,很多人敢于秀出自我,收获了自信和阳光。
细心日——细致认真做事
细节决定成败,细心可以化平庸为神奇,转失败为成功。让我们时时做细心人。同学们,今天是“细心日”,我要细心完成每一项任务,不出一点差错。
针对一些学生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毛病,每周二,我们开展“认认真真写字”活动,提供校园粉笔写字格供各班学生早晨轮流练习。周二下午第四节为全校写字课,教师们轮流在校园展板写一句格言,激励学生认真做事。另一方面开展扫错字、正错题活动,让学生从“不出错”中找到成就感。另外,我们开展将每一件东西放回原处活动,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和归位意识。
爱心日——心甘情愿奉献
爱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爱可以创造奇迹。来吧!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今天是“爱心日”,我要做一件富有爱心的事情。
全校各班在周三都要开展“做一件好事”活动,事情不在大小,可以是给同学递上一块橡皮,在校园捡起一片垃圾、擦拭一次黑板、浇一次花草等,事后及时开展“晒好事”活动和总结,让做好事“蔚然成风”。同时,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清扫家园等社区服务,每半月活动一次,长期坚持。有时候,在这一天,大家还通过“结对子,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与山区学校小朋友结成学习对子进行帮扶,为他们捐献文具、衣物。
慧心日——开动脑筋学习
同学们,今天是“慧心日”,每个人头脑中都蕴藏着各种各样的金点子,让我们开动脑筋,挖掘智慧,创造神奇。今天,我要用智慧的方法解决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周四“慧心日”里,我们开展“找问题”活动让学生热身,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发现;通过读《十万个为什么》,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开展《未来的世界》主题绘画,让学生学会想象和解决问题。适当的时候,开展慧心日“金点子比赛”,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身边出现的种种实际困难。我们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别人的问题协助解决,集体的问题合作解决。这一天里,学生不仅学习上独立自主,而且学会设计、创新一些新玩意,感受到进步创造,实现了自身价值。
感恩日——常存感激之心
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师长给了我知识,感恩生活赐予我色彩。从今天起,我要对身边帮助我的人说谢谢,并要主动帮助他们。
周五至周日是孝心活动实践日,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让广大家长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榜样。在这几天,学校会组织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演讲报告,教育学生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鼓励他们立志成才。同时也教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方法。比如让孩子试着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买菜、洗衣、做饭,让他们感受父母平时的辛苦;还可以带孩子去条件艰苦的山村体验生活,感受幸福的来之不易。中秋节或重阳节就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空巢老人家中进行社会实践。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生活的艰辛,才能让他们拥有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心。
“五心教育”的开展,让学校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孩子们的每一项才华都得到展示,每一种个性都得到张扬。他们每天生活在不同的“节日”里,在潜移默化的德育之中,向着有自信、善合作、能创新、懂感恩的“新公民”进化……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
当“传统节日”遇上“新课程”
□ 方向上
传统节日作为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充分有效利用其价值?近年来,甘肃省西和县汉源初中在学校特色创建中,以“浸润传统文化”为特色,立足“五大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创新节日课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传统节日文化引领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生活德育之路。
我思我想我探索
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展现智慧的舞台,学校开展“我思我想我探索”活动。这个活动由师生围绕重大节日共同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准备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调查研究、创造制作、撰写体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解决所选问题。如2013年年末,学校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风俗礼仪的调查研究”、“中学生过春节面面观”、“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春晚我导演”、“春运现状探析”和“节日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发展方向”等研究性课题的开展,使学生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绘我画我创意
学校节日课程的开发,不仅考虑到所设项目要“好玩”,还要考虑能让学生“玩好”,玩出名堂。为了使节日课程的育人性和德育性更具有针对性,学校设计了“我涂我画我创意”展示区,每个节日一个主题,供学生涂画倾诉。今年植树节前夕,我们设计了“有奖主题”——“家乡的三月”,让学生围绕它来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家乡,有的是现实版矿产开采后破坏的植被,有的是理想版郁郁葱葱的原野,有的是炊烟缭绕的家乡晚景图……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才能,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
我访我谈我感悟
在“世界水日”、“地球日”,学校地理教研组组织学生开展了西和水水质污染情况和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学生,推进了地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端午节来临之际,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图书、网络资料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了解端午节由来、端午节别称、端午节的诗文佳话,并结合本地风俗,在端午节这一天,学生挂香囊、吃粽子、插柳枝、摘艾草、登家乡名山,然后制作成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展示,同时开展了“端午知识大讲堂”活动。
我唱我舞我成长
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立足“三八”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组织开展红歌赛、舞蹈大赛、卡拉ok大赛和文艺汇演。同时,学校积极倡导每班学生每周学唱一首歌、每天利用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唱一遍歌,不但缓解了学生课业的压力,而且陶冶了情操,增添了校园生活情趣,实现了学校艺术特长抓落实,素质教育显成效的目标。
我行我动我实践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学校开展了中秋节系列活动。一是认识中秋节,多途径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二是学唱、学诗活动,学唱一首关于中秋的诗或歌,或吟诵有关中秋节主题的古诗及名句;三是设计月饼或者月饼的包装;四是召开主题班会活动;五是听故事品月游艺活动;六是展示评奖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和“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开展争当“社区小主人”活动和“低碳绿色”实践系列活动。围绕“感恩节”、“世界残疾日”和“国际妇女节”,积极开展了争当“爱心小天使”活动和爱心大放送活动。围绕“父亲节”、“母亲节”,积极开展了争当“父母小帮手”活动。引导孩子在回报家人、回报长辈的过程中增强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喜庆氛围,感受和谐家园的温暖。
学校节日课程的开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张扬个性、发展能力的舞台。在节日课程的引领下,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积累了知识素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节日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学生心理品质得以锻炼,思维得以拓展,凝聚力得以提升,在感受节日氛围,浸染节日文化的同时让中国传统和地方节日文化得以传承,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作者单位系甘肃省西和县汉源初中)
中国教师报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