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亦要“达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关于礼仪的认识也有所变化,在扬弃与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新的礼仪文化。如何适时地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每一个地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时刻,礼仪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
细节是一种智慧
——对3次礼仪教育班会课的反思
【第一次班会】
任四(4)班班主任不久,我便在一次班会课上,表扬了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被表扬的学生都很兴奋,爱发言的曼如和后进学生国团更是喜形于色,陶醉其中。按事先设计,接下来要给他们颁发奖品。于是,我从袋子里取出一叠本子,说:“先请学习进步快的同学上台领取小奖品……”我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开心而热烈的场面。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十分意外。只见国团慢悠悠地走上讲台,低着头,探过身子,从我手里急速地抽出笔记本,连句“谢谢”的话也没说,便转身回到了座位上;台下也没有响起令人振奋的掌声。后面的情况大同小异,没有一位同学对我说一句“谢谢”。我不禁想:太不懂事了!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四年级的学生还不懂领奖礼仪,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决心寻找原因。
我先找来了国团,问及领奖的事情时,他茫然地望着我,认为自己当时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说:“领奖时漫不经心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你知道吗?”我又把曼如叫到办公室询问。她红着脸说:“老师,对不起,我没想那么多,下次一定会注意的。”她停了停又说:“领奖时我有些紧张,也就没想到要谢谢老师,请老师原谅。”原来如此!看来,我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了。
【第二次班会】
很快,又是一堂班会课。这次,我首先强调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上次颁奖时一些同学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然后我说:“领奖的同学态度要庄重,领了奖品要说‘谢谢老师’,这既表明你对领奖的重视,也表明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同时也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台下其他同学要鼓掌表示祝贺。”然后,我表扬了上周纪律表现好的同学,接着举行颁奖仪式,以检验此次班会课的效果。我一手拿着名单,一手把本子递给上台领奖的同学。
这次,国团和曼如又上台领奖了。只见国团走上前来,单手接过本子,说了声“谢谢老师”;曼如走上前来,冲我甜甜一笑,也是单手接过本子,大声说了句“谢谢老师”。
这次,学生们懂得了感谢老师,的确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他们的动作显得不够恭敬,没有用双手接物。忽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在发奖时也是单手把本子递给学生的。看来,问题出在我这儿。
【第三次班会】
又一堂班会课。这次,我向同学们重申礼仪的重要性后,以身示范,强调领奖时要双手接过奖品。接着,我表扬上周班级卫生工作做得好的同学。说来也巧,国团和曼如同在一个值日小组,他们还是受表扬的同学。轮到发奖品了,曼如走到了我面前,我双手把本子递给她,她恭敬地双手接过,说了声“谢谢老师”,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国团也走到我面前,当我双手把本子递给他时,他却习惯性地伸出右手来接本子。我看着他,把本子向后撤了撤,示意他重新领奖。他抬头望着我,我双手把本子再往前递。他这才恍然大悟,慌忙抬起另一只手,双手接过奖品,并说了声“谢谢老师”。台上台下一时都会意地笑了,掌声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
我开心不已,因为礼仪教育终于有了收效。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无意间翻阅报纸,发现曼如的一篇作文。作文内容是孩子一家过海关的经历。因为曼如表现文明有礼,工作人员对她妈妈说:“这是你的女儿吧。我在这儿工作了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有教养的孩子,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读完作文,我非常激动。想不到,简单的一句“谢谢”,一个鞠躬,竟然有如此好的教育效果。
【反思】
这3次班会让我深深感受到:礼仪教育仅靠讲道理、提要求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细节上。细节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要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班主任首先要在细节上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文明礼仪方面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所谓正人要先正己,只有班主任自己做好榜样,学生才能有样学样。 (武斌)
礼仪育人:由内而外塑造美丽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礼仪的魅力。”在学校,师生礼仪不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园区二实小)办学近10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渗透在课堂内外,贯穿于活动之中,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新的生长点。
“课室礼仪”、“路队礼仪”、“餐桌礼仪”甚至是“入厕礼仪”,都成为我校礼仪教育的内容。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入厕礼仪”简直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就会教学生应该保持多少距离、何种姿式入厕才是最卫生最文明的方法。也会告诉孩子们最基本的礼仪,如大小便入池、便后冲水、废纸入纸篓以及大小便后自觉清洁厕所、洗手池等。
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能真实地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为了便于孩子们学习,师生把自编、自导、自演的六集礼仪短剧《优秀是教出来的》放在校园网上,为每一个孩子下发了《礼仪口袋书》,在每个教室的墙面上布置了《小海豚礼仪三字歌》。
我校有2800名学生,要是大家走路时随意无章,那么教室走廊、校园小路肯定会混乱不堪。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路队礼仪。老师们从校内路队礼仪和校外路队礼仪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比如:进入校园,应缓步慢行、轻声细语,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懂得礼让他人,不抢道。放学时,要迅速站好路队,整齐、安静地走向校门,在路的拐弯处,直角转弯。我们提倡的校外路队礼仪有:行走在路上,继续自觉靠右行走,不边走边吃东西。不随意横穿马路,不管有没有车子,都不能闯红灯……校外的路队,虽然老师已经不在场,但是,我们也要求学生,努力约束自己,展现我们的礼仪素养。
仪式活动,是学生体验礼仪、践行礼仪的最佳阵地。我们精心组织的“认识我的有缘人”活动由学礼班、思礼班、行礼班、日礼班、正礼班、进礼班6个“礼家族”的成员班欢聚在报告厅,进行“礼家族”活动。首先进行的是升“礼家族”旗仪式。300多名“礼家族”的孩子,右手放在左胸,面对着“礼家族”的旗帜,在族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进行“礼家族”宣誓,响亮的誓言回荡在学校报告厅中。
在交换名片、寻找有缘人环节中,同学们要主动交流。用怎样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呢?当然,有礼貌的同学更受别人的欢迎。“学姐您好,请问您是二月出生的吗?”找到有缘人之后,要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如何递?如何接?孩子们在礼仪课堂上学到的交换名片的礼仪派上了用途。一个孩子双手将名片呈上:“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对面的同学微笑着伸出双手,接过名片,仔细地看过名片上的介绍,然后说:“认识您很高兴!”“学妹,愿我们能成为好朋友!”随后,大同学和小同学互相邀请“有缘人”一起参加节目表演。每个节目表演结束后,台下的同学都会向表演结束的演员、表现出色的同学表示祝贺而鼓掌。我们要求学生掌声至少要持续3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孩子们就是在这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习规则,攒积礼仪的细节,向着优秀迈进。(薄伟英)
中国教师报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