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二中学开展“法治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营市“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东营市二中实际,做好依法治校方略,切实加强学校普法工作,搞好我校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根据东营市教育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东营市第二中学开展“法制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东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普法、执法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全校师生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水平。

二、目标任务

我校“法治文明校园”活动的主要任务:

1、结合课堂教学大力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师生心中。

2、大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切实保障师生的切身利益。

3、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提升师生的法律素质。

4、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并完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效宣传教育机制。

三、活动对象

我校“法治文明校园”活动的对象是:全体教职工、学生。

四、活动要求

1、我校“法治文明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2、行政人员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法》、《国防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环境保护法》、《禁毒禁赌条例》,以及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在学法、用法和守法、护法中发挥表率作用。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以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为重点,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3、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学校。要重点掌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等教育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反邪教等宣传活动,增强师生法制和安全意识。严格依法从教,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

4、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标准,全面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水平。

5、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既要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实践,发挥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又要加强品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发挥好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依法治校与道德实践并重的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之中。

6、要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及举办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搞好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合格人才。

7、后勤、保卫等部门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实营造法治校园的良好氛围。要下大力气抓好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制教育和依法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五、主要措施

1、成立东营市第二中学“法治文明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长:张振峰

副组长:孙青山、赵可旺、古爱兵、宋建军

  员:刘建三、陈芳辉、侯明、隋联军、张建辉、韩克欣、

马庆功、李建中、吴庆余,薛天涛

2、营造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

1)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如让校园墙壁“说话”,运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漫画等形式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室黑板报定期出法制专刊;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宣传海报等;校园广播增加“法制在线”栏目,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结合学校的行规检查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法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2)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作法制讲座,每年举办法制报告会5次以上,同时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基地观看图片展览、电影教育片,参加实践活动等,以实例来教育学生,从而充分发挥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

3)各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4)每学期定期进法制教育宣传。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

5)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法制小课题研究。为使学生了解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调查、收集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感兴趣、想研究的内容。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国旗、国徽法》《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

6)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学生了解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深入了解某项法律法规,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如借阅法制书籍、收听法制新闻等,再将学习到的许多法律知识汇编成项目作业、法制小报、调查报告等。

7)学习交流,运用法律。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年级、全校性的学习交流活动,在互相学习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使法律学习研究也能成为同学们感兴趣的课题,并逐步尝试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8)开展学法用法知识竞赛活动。在各年级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做遵纪守法小公民”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评估学法用法的实效性。

六、实施要点

1、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因为法律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法制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该是道德教育,所以在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怎么做人,为进行法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

2、坚持课堂讲授与其他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

课堂教学直观、具体,应作为主要的方法长期采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坚持辅导队伍以内为主,内外结合。

为保障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从内部建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外聘请法制副校长,共同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兼顾教师、家长相结合。

重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鼓励全体教师自学《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对依法治教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让家长接受到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也通过家长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使全社会都来关爱下一代。

七、实施步骤

  我校“法治文明校园”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同步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根据东营市关于开展“法治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学校“法治文明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日常工作,重点做好教材准备、宣传发动和骨干培训等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

3、检查验收阶段: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本校“法律进校园”活动和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做好总结验收工作。

八、工作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33月。

2、实施阶段:20134月—201310月。

3、总结宣传阶段:201311月—201312月。

时间

学习课程及内容

组织者

每周一

升国旗及国旗下讲话,开展学习国旗法,国歌、国徽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会主题等。

政教处、团委

3

成立“法治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政教处

4月、5

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观看《成长航灯—青少年法制教育启示录》,法制讲座:《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交通法》,开展法制黑板报(班级)活动,

政教处、团委、

6

法制专题报告会,组织学生观看《永远的丰碑》教育片,法制讲座《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在我心中”校园征文比赛。

政教处

10

法制专题报告会,法制讲座《交通法》,交通安全宣传月。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组织学生观看《与法同行》教育片。

法制校长、

政教处

12

    结。

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