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研的有效抓手
□ 杨丽霞
4月份,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围绕“同课异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给学校和教师一个发展的警示、交流的平台、展示的机会,也为打造团结、自信、敬业、创新、有信仰的教师团队搭建了平台,为提高区域教师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供了一个扎实有效的抓手。
基于警示的“同课异构”
一线教师常常按照自己固有的经验和习惯来完成程式化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没有考虑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期,一线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已经在单位有了一席之地,评上职称了,成为了“学科带头人”、“名师”,已经到达事业的顶峰,不需要去学习,去改变了。但恰恰是这样的“功成名就”,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学生接受已经过时的、经验式的传统教学,肯定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学,早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当一些老教师习惯于经验式教学,习惯于“吃老本”,习惯于抱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抗拒交流的时候,直观的“同课异构”就成了警示教师审视自己、正视差距、直面课改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交流的“同课异构”
既然是“异构”,就需要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是一种态度,当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的时候,每一位教师都会自觉地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怎么能做到最好,最好的标准是什么,大家怎样评价好坏,经验和教训是怎么得来的……诸如此类问题,教师都可以在活动中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
应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同课异构”。“异构”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同课异构”的教师都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课异构”的优劣,分享交流的快乐。“查阅资料的时候,就是在和古今中外不同的专家学者交流;为了自己的导学案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就需要和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导学案是不是有它的实用价值,还需要和自己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学案开发出来以后,还要请教一下老教师,请他们给予指点……所有这些过程,都让教师在不断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一位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基于展示的“同课异构”
在筹备此次活动的初期,作为教育局长,我最担心的是,教师会不会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因为腼腆而不敢展示。尽管教师每天都要在教室里,面对几十个学生,似乎不存在不敢展示的问题。但“同课异构”面对的毕竟是陌生的环境,不同的学生,还需要和兄弟学校的教师同台PK,我们的教师会不会因为陌生而有所顾忌,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展示出来呢?然而,等活动真正开始以后,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展示,使我们的教师更自信、更专业、更阳光地来完成自己的教学、教研、教育。教师不仅把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看作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看作是为学校争光的机会,更看作是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热爱的机会。而对于承担“同课异构”活动的学校来说,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也都潜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整个活动之中,自觉来维护学校的形象。 (作者系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 2013-4-24】
让合作教研助推课堂转型
——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第5期校际合作教研活动侧记
4月7日,由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主办的第5期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河南虞城县天元学校举行。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6所发起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了研讨,来自河南各地民办学校的代表200余人观摩了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核心环节的创意与实践”。目前,不少学校的课堂改革已进入高效课堂的入帖与破帖阶段,面临许多新问题、新困惑,比如,导学案怎样升级改造更体现导学功能?纸质导学案怎样转化为电子导学案?怎样科学编制导学卡?学法指导如何更细化、具体?除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形式外,小组合作还有哪些形式?展示形式怎样从念答案、背答案到用自己的话说答案、用艺术形式呈现答案?点评怎样实现从对外在形式(如站姿、声音、普通话)、内容点评到对内容的归纳、质疑、补充的提升?评价如何构成链条?为此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确定了这一教研活动的主题。
当天的教研活动中,6所发起学校围绕高效课堂核心环节的相关问题进行策略性、实践性阐述。河南民办学校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首席专家郑冠坤、夏书芳等对学校代表的展示成果进行了现场点评。
王红顺在总结点评中说,新时期高效课堂研究应实现6个转型:一是从传统技术层面研究课堂向借助现代技术改造课堂转型,二是从教学技术层面研究向课堂生态、课堂社会、课堂生命等方面提升,三是从研究战术高效向研究战术、战略双高效的跃迁,四是从研究学生学习动力外驱动向内驱动拓展,五是从研究课堂模式向研究课堂模式、教育模式、文化模式三者匹配转型,六是导学案的设计从知识的导学向方法的导学、成长的导学转变。
河南虞城天元学校作为此次教研活动的承办单位,为与会代表呈现了高效课堂的升级版本。该校的“331”高效课堂用电子导学案取代了纸质导学案,毕业班尝试编制导学卡;课堂上依据内容和学情合理选择运用新的分组形式,比如同质分组、异质同内容分组、异质不同内容分组(复式分组)、主题分组(二次分组)、访客分组(流动分组);学校从公共课型向学科课型研究转轨总结出了新的课型,如数学概念课、计算课、应用课等。
天元学校近年来在课改过程中探索出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天元开学第一课、阳光大课间、体育超市、留守儿童陪护制、潜能生导师制、道德对话、道德日记、道德长跑的创意和策划等,得到了专家、学者、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以“高效阅读、高效记忆、高效表达”助推高效课堂深层推进的校本课程群已初具端倪,吸引了省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考察、学习。
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是中国民办教育共同体在全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分支机构。王红顺介绍说,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不仅是民办学校基于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重要的是基于共识和共同愿景的价值共同体。它致力于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援助,为全省民办教育创业者和管理者搭建共创、共享、共生、共荣的合作平台,发现创新经验,总结创新经验,传播创新经验,培植创新经验,关切民办教育改革进程。 【中国教师报 20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