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展练”课堂的理想状态
熊生贵
2013年春期,为了检测我的对外宣称“天天公开课”的徒弟所教班级的学生,是否具有了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是否养成“自学——展练”习惯,也是为了向全区语文教师呈现“自学——展练”课堂的理想状态(当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上下水课的任务),我决定亲自主持或者说亲自上一次“自学——展练”课。
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准备:从苏教版教材中选择了两篇课文,一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是《爱如茉莉》,分别设计好了导学案——准确说,是篇章展练的展练案(见附件一和附件二)。我的设想是,先到区内“天天公开课”的五或六年级徒弟们的班上试上,选择出一个可以向全区展示的班,让他们向全区老师们展示。展示的方式是,上两节课,第一节课学生自学,第二节课进行篇章展练。
3月4日,我告诉西路学校的刘丹老师(“天天公开课”徒弟之一,该班是六年级),说我周三上午要到他们班上去看他们的学生,她问要听课吗,我说不,是检测学生,要两节课,希望她为我协调准备好两节课时间。我还告诉她,不必让学生做任何准备,要纯自然的状态,也要求她不要告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免得兴师动众。但最好是准备好录像机,需要摄录同学们的表现实况。
刘丹老师肯定是没有搞清我要干什么,我3月6日(周三)一早到她班上时,她依然是准备好要上课,是《北京的春节》的展练课,孩子们已经准备好要开始了。
我说,我来给大家上,主要是检测同学们的自学和展练能力。同学们很兴奋。我于是开始发纸质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大家,让大家读两遍后,再发学案,要求同学们分小区(即小班)进行自学、排练。第一节后,课间,也有些小区在继续准备。第二节课,学生开始按学案的要求,分小区上台展练,全班在展练中互动学习。学生在展练学习过程中,我相机进行必要的点拨或强化。(见附件三)
实际上,我在进行第一节课时,班上就来了三两个听课的老师。第二节课时,又增加了几个老师,包括他们的张和章两位校长。
课顺利结束。我非常高兴,我看到了孩子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与合作展练的能力与习惯,两课时能够完成一篇课文的篇章自学与展练,表现得很精彩。我当即决定,就让这个班的学生于3月12日(周二),向全区语文教师展示“自学——展练”课堂。我向孩子们布置了任务,并提出挑战,说下次公开展示时,熊老师拿来给大家学习的课文要难些,课文的长度比今天学的课文要长得多,问他们有信心表现好没有?大家很自信地说,有。
第三、四节课,学校通知了空堂的语文教师,开了个研讨会。会上,我讲了我今天检测的情况与感受。我说出了我准备到多个学校考查学生,最后选出一个班去公开展示,现在看来,走的第一站就可以直接定下来了,暂不再走别的学校去考查了。当然,也主要是我的时间不允许我走多个学校来遴选。我表扬了刘丹及西路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表扬他们为探索“自学——展练”课堂所做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会上,我一一解答了大家提出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可喜的是,很多老师的疑问,当即被西路学校的刘丹等老师解答了。
3月12日上午,我的全区五六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在教研培训中心四楼学术厅正式举行。巧的是,头一天,重庆来了一个专家陈教授,他听说了我这个改革探索,很感兴趣,赶到现场来看我的课。我也通知了本中心的一些教研员,请他们来指导。因为各种途径了解到这个活动信息的非江阳区的,或本区非五六年级的一些语文教师也来了。所以,会场上比往常的一般教研活动参会的教师要多。
活动开始,我讲:老师们,今天我们在此,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共同考查、见证,西路学校六(三)班的同学们,面对一篇新课文,怎么自学,展练,看看他们的自学与合作表现的能力、习惯怎样。为以示客观,本活动由我亲自主持,截止到此时此刻,孩子们(包括他们的老师)都不知道今天要学什么,更没做任何准备。建议大家有礼貌地,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六(三)班的同学们。
——熊老师主持课堂——
开始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要用一篇新课文,有难度的课文,来考查大家的自主学习,合作表现能力,大家有没有信心表现好?孩子们信心满满地说,有。
——孩子们在自学中——
我将印制好的《爱如茉莉》课文,发给学生,让他们读了两遍,接着发学案,请学生分小区(班)进行自学、自练、排练。于是,我们看到了全班学生分小区很习惯地选择好了任务,开始了自学,组织得是那么有序,每个同学都是那么认真。十几分钟后,我们看到各小区同学开始为展练学习做准备——排练了,角色安排,任务分配,每个成员怎么展,怎么模拟互动训练,以及要书写什么,都在井井有条地进行。——这是展练课难得看到的景象,我让参会老师全程看到每个小区的学生真实自学、扎实做好展练准备。
——教研员与五六年级的老师在会场上——
接下来,精彩的展练开始了……
——丫丫主持展练——
一个叫丫丫的女孩儿主持全部展练,陈教授后来评价说,她很有“范儿”。她自然、巧妙地起、承、转、合及组织互动和评价。孩子们分小区分别展练了“用‘抓四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章表达的‘爱’(或‘真爱’)的含义”;“找出文中最感人的一处细节,讲述并朗读出你感悟到的‘爱如茉莉’和为什么被感动”(这有两个上台进行了展练)。展练中,台上同学不仅熟练地分工呈现所学,所理解,所运用,还很自然地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练能,形成互动、合作而扎实的学习状态,“感悟最感人的细节”的两个小区,理解非常深刻,朗读非常到位,让与会者赞叹,由此出现了课堂的小高潮。最高潮的环节是,展练之后,各小区呈现“深情造句:爱如……或真爱像……”,孩子们所写的句子如名言,如诗,令全场教师佩服不已,自然而然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见附件四)
——孩子们在展练中——
我在整个自学和展练课堂中,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但孩子们将课上得自然如泄,令全场观众击节称好。
——重庆陈教授到会场观摩学生表现——
我很高兴,很满意。这就是我要的理想课堂。西路学校六(三)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呈现出了这样的理想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是充分练能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这样真实的课堂,充分显示了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独立自学、合作练能的能力,并已由能力演化成为了一种习惯。陈教授听完后,非常激动,说这样的课开阔了眼界,太了不起了!他早晨来临时,我将案头才得到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年第三期给他看,请他看这个核心期刊刚给我做的一篇专访《实施“自主练能”教学 做享福型语文教师》。所以,这时,他评价说,这样的课,当然教师是享福的,不仅你教得轻松,你更是愉快的,因为你看到孩子们表现得如此精彩!“自主练能”课真是个好东西,值得好好研究!应该好好推广!
——孩子们在展练中——
一切虽然如我预期,但我依然很激动。激动伴随着自己后来与陈教授的交流,后来老师们与我的反馈评价,后来我到一些地方去讲学,自然是讲学时更有了实践成功的底气!
我将陆续从多途径反馈给我的良好评价,告诉学生刘丹老师,表扬她,也希望她同我一起分享这份成功。谁知,她如此回了我一条手机短信:
“哈哈,丹丹老师很淡定。一切都如六年前的规划成功实现了。我觉得:有先进的理念才会有成功的实践。而所有的成绩,都是属于老师您的!我只是把老师多年潜心研究的教育模式成功地移植在教育的第一线而已!所以,我要代表孩子们向您道声:谢谢您!没有您,就没有这些绽放生命色彩的有灵气的青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