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  王思山

“梦想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的辉煌,蓦然回首,却发现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扣击天堂的回响。”——这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告白。

在执教的18年里,他先后担任过17年的班主任、10年的教学组长、3年的教研组长、2年的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执教的18年里,他先后10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青年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执教的18年里,他把自己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学生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他就是东营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我校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王思山。

 

 一、以育人为核心,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18年的教学生涯,他几乎当了18年的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甘愿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看到你们一个个成长成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他会在开学一周内记住学生们的姓名;平时他践行“陪伴教育”,经常到男生宿舍去与他们沟通,一有空就往教室里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和孩子们谈心聊天,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生、理想的教育。班里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和生活情况在他的心中永远居于首位。高中三年正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孩子们难免会感到烦躁、迷茫、压抑、自卑。但是,因为有他,烦躁的心逐渐平静;因为有他,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因为有他,自卑的心昂起了头颅……就这样,学生们的心逐渐感受到了阳光,从此晴空万里。于是,“王老师”就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山哥”。

    在班级管理中,他特别注重家校联教工作,他知道再差的学生也不愿意让家里人操心,再优秀的学生也很想得到家里人的认可。为此,他会在一开学就组建班级家长群,记录全体同学的点滴进步,他会在教室黑板上开辟出一个版块,写下每位孩子的“家长寄语”,他会为孩子们设计一个“习惯记录本”,上面有每天的作业安排,有学生自己每天的学习反思和小结。不管每天上多少节课,有多少工作要做,哪怕加班加点,他都要抽出时间与学生和家长做“沟通交流”,有直接的对话,也有书面的沟通。在这样的家校携手努力下,孩子们一个个懂事了,家长们也更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了。

   在他的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毕业了,王老师也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功勋班主任”。

 

 二、以课堂为平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王老师深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育人,更要努力使其成才。于是,他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他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结合学校的“双导课堂”,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在日常教学中,他潜心钻研课堂教学,即使是普通的一节常态课,他也从不含糊。他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平日里每一节常态课都是他学习与积累的基地,那么研讨中的每一节公开课、优质课就是进步与成长的舞台。

200210月,刚踏上讲台的他执教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了学校一等奖的好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200911月,他参加了东营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的评选,短短一天的时间里,他精心设计了《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荣获了东营市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执教的视频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获东营市高中语文“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同年10月在东营市一中执教的全市公开课《阿Q正传》获得了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201611月在山东省高中语文德育优质课评比中,他凭借《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美文以优秀的成绩胜出,获得了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的称号。

     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实践,带来的是一次次的进步和精彩。由于成绩突出,20177月王老师被聘为东营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三、以教研为乐事,让所思所想变成文字

    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他养成了终身学习、总结反思的习惯。 在教学中,他始终坚持勤思、善问、好学,在教学工作之余,他阅读了大量的语文教学专业书籍,积极从这些教育教学刊物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进行探索、反思、研究。

他笔耕不辍,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育人经验,努力撰写教学反思与育人心得,建立的“山哥学堂”微信公众号已发表分享40多篇文章,与各位同仁分享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2012年参加省级课题《创新教育学科课堂建设研究》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撰写了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获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2017年,结合新课改、新高考,他作为主持人,承担了校级课题《新高考形势下高三语文备考研究》并顺利结题;201712月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论文《立足经典篇目,提升作文水平》,20195月在《<语数外学习>高中版》发表论文《开展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他积极探索经典阅读、写作提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结合我校学生现状,根据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需要,他带领部分老师策划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云帆》《弟子规》《高中语文书写教程》等多本校本教材,获得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师”的称号。

由于在教科研上取得的优秀成绩,他被聘为东营市高中语文教学教研评选工作专家,2018年他先后两次在东营市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上发言,同年12月在“中国品格杯”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大赛上担任评委。先后被评为“东营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和我校“第一届名师”,并有幸担任了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追求的境界。面对荣誉和赞美,他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他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愿意做一个幸福充实的耕耘者,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无悔的青春。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